【编者按】厦门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在2018年6月下旬召开。全校以基层党委、党总支为单位,划分为40个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出席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这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278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代表中,教师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名,占52.5%;干部和管理人员92名,占33.1%;工人和学生代表23名,占8.3%;离退休代表17名,占6.1%。其中,女代表102名,占36.7%;45岁以下的中青年代表124名,占44.6%;少数民族代表8名,占2.9%。
为进一步展现厦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党委宣传部在学校主页、校报等媒体上开辟《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风采》专栏,倾听党代表心声,讲述党代表故事。
孙世刚:爱岗敬业 积极工作

孙世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6年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任厦门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世刚长期从事电化学,表界面科学、纳米材料和能源电化学(锂电,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表面原子排列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构效规律,分子水平电催化反应机理,电极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调控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界面电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1800万),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8500万);牵头中国科学院学部“电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和“电化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学术交流项目。
孙世刚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973计划能源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任国际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J. Electroanal. Chem.、ACS Energy Letters和国内《应用化学》编委,《物理化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化学学报》和《化学教育》副主编、《电化学》主编。获201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中法化学讲座奖;2010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国际电化学会Brian Conway奖章。所带领的电化学催化研究团队获福建省人才高地称号。
对本次党代会的期望: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切实推进厦门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吴乔:倾全力坚守科研 奉心血培育人才

吴乔,现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她先后担任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膜与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吴乔一直潜心科研,教书育人,甘于奉献。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 Chemical Biology、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Gut等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等近20项。吴乔教授十分注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主动申请为本科生上实验课;倾心培养研究生,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名;其指导的研究生已获得“青年千人”、“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成为第一线的科研骨干。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学科建设,并担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很好地配合学院开展工作,在人才招聘、评估等方面为学院出谋划策。作为副主任,她积极负责国重室的日常事务以及总结、考核等工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吴乔的突出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近年来她获得了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以及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对本次党代会的期望: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科学研究上再创佳绩。
张侃:守望厦大,尽职尽责

张侃,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教育部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党史学会副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张侃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社会史、民间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获福建省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获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厦门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位教师”等称号。
对本次党代会的期望:希望党代会倾听基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看法与意见,制订长远规划,确立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
彭水军:潜心学术 精心授业

彭水军,现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厦门大学2017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
彭水军主要从事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服务经济与贸易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本科生的《国际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国际贸易学》等,已在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 World Economy, Ecological Economics, Energy Policy,《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国际贸易研究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Elsevier大陆地区作者Best Cited Paper奖、厦门大学“葛家澍奖”科研奖等,担任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工作评审专家,《中国经济问题》、《国际商务研究》等期刊编委等。
对本次党代会的期望:把老师们的期望和诉求带到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同时好好学习党代会报告,积极传达会议精神,把肩负的责任落到实处。祝福厦大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