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助力福建教育强省建设,11月2日—9日,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福建省第二期“新时代基础教育骨干校长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在厦门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全省各地51所小学的51名中小学骨干校长学员齐聚南强学府,通过8天的系统研修,共同探教育发展新路径,凝聚育人奋进新力量。
本次培训紧扣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模式变革、学校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议题,围绕教育理念与教育趋势、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实践感知等课程模块,安排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既依托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提供理论支撑,又结合福建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分享实践经验,为促进中小学骨干校长更新教育理念、破解办学难题、强化改革创新思维提供了难得学习和交流机会。
“同心启航,聚力育人”班会暨破冰活动
为打破学员陌生壁垒、激发团队协作活力,11月3日晚,中心邀请学校体育教学部骆腾昆老师组织“同心启航,聚力育人”班会暨破冰活动。51名骨干校长学员通过“3的故事”“松树与大树”等游戏,分享教育经历或借助“心理投射卡”讲述教育故事,加深彼此了解。在核心环节“教育理想拼图”活动中,学员们以“好小学特质”为关键词,讨论提炼3-5个共识特质关键词,并协作绘制“理想学校蓝图”,凝聚教育思想共鸣,为研修筑牢学习交流基础。

着眼教育改革未来 更新育人观念
在教育理念与趋势模块,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深入解读教育强国与教育家精神,为骨干校长学员们明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集美大学原校长李清彪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骨干校长的能力建设,剖析前沿科技对教育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聚焦治校核心素养 锻造教育领导力
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模块中,厦门一中原校长任勇特级教师分享校长成长之路和学校发展走向的内在联系,为骨干校长学员提供务实的办学治校经验;国家级教学名师林亚南教授从数学基础学科视角,阐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教授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大中小学贯通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傅兴春正高级教师解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领导力,助力骨干校长学员提升数智时代教育管理效能;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正高级教师聚焦班级建设,分享指向精神成长与艺术化服务的育人实践。


数字赋能教学创新 探索育人新路径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模块,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郭建鹏教授通过“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工作坊,以互动形式引导骨干校长学员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厦门理工学院任刚副教授解析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破局路径,探路协同育人新生态。

拓宽文化综合素质、厚植教育人文情怀
在综合素质与文化视野模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傅小凡教授带来中国教育哲学初探,引导骨干校长学员从哲学层面审视教育本质;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朱水涌教授通过文学经典个案分析,助力学员提升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

11月4日,在教师发展中心、厦门市教师阅读社团和U行视界的共同策划下,骨干校长学员们深潜深田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之旅”,共同探寻学校发展的生成之路。在深田小学,学员们分成10个小组,带着理论导航图,围绕“校领导班子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保障反馈及改进机制”“家校社共育”等十个主题,深入深田小学各个场景,与领导探讨办学决策逻辑、与中层干部交流执行难点、与青年教师共话职业发展困惑、与学生聊聊成长需求、与社区代表沟通协同路径,从多元视角捕捉教育实践的本真,为后续的思考碰撞与经验提炼收集最鲜活的素材。

学思践悟提能力 履职尽责守初心
本次研修历时8天,课程体系充实多元,既涵盖专家学者的战略引领,也包含一线名师的实操指导;既有专题讲座带来的思想碰撞,又有工作坊研讨与实地调研形成的实践认知。参训骨干校长们普遍反映,通过本次系统研修,既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转变,又拓宽办学治校的视野,明晰了学校发展方向和路径,提升了教育管理专业能力。

学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把所学所思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提升办学治校专业化水平,为福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