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力充沛,总是“眼睛有光,电量满格”
他,思维活跃,热衷“学科交叉,道器相融”
他,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他,是2022年高校GIS创新人物
他,是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他,就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渊老师!
3月31日,第三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顺利闭幕,李渊以正高组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国赛。他曾获得厦门大学第三届翻转课堂比赛、第三届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他孜孜不倦求创新,积淀了十余年的教学经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创新模式、体系化特色化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应用,是他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李渊(右三)获第三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
01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创新模式
2018年,是李渊第一次参加厦门大学教学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接受到来自不同学科专家的热情指导,为他开启了教学创新之门。他尝试将O-PIRTAS教学模式与建筑类学科特点结合,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教学创新之路奠定了基础。他尝试以“思辨和对话”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设计中的”问题为导向促进“生生互动”和“团队合作”,用“学习获得感”点燃“学生眼中的光”。
李渊表示,自己深受学校教学文化氛围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感染,而自己也很幸运,能够得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与帮助,才有了这一系列教学创新措施的探索与产生。

李渊(后排右一)获厦门大学第三届翻转课堂比赛一等奖(2018)
02 体系化特色化的教学资源
李渊始终致力于把“3S”技术(GIS、GNSS、RS,分别代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与厦门大学优势学科结合,倾心打造了MOOC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撰写了多部教材和专著,逐步构建了“从技能到思维到融通”的一流课程资源体系,推进学生地理计算思维与空间设计思维的融通,并获得了来自各相关部委、省市级的认可与表彰。这些体系化特色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互通共享,也因此做到了知识传播的“有教无类”。

李渊课堂教学与课程资源的结合
03 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应用
从最初探索慕课学习平台、到智慧教学平台、到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再到“元宇宙教学平台”,李渊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解决“系统性知识学习”、“教学全过程记录”、“师师共同体”、“跨时空沉浸式教学”等一系列“异步与同步”的教学问题。他关注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和人才需求,积极响应“以数字化赋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持续思考如何通过新型智慧教育平台来解决当前的“教育之困”、“学科之困”、“学习之困”。

李渊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元宇宙教学平台
学生对李渊老师的课程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李老师的教学不囿于常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新颖,切实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与深度,在研究思维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通过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的思维方式”;“非常感谢大学时候李老师打破常规的GIS课程,让我从本科开始就有研究型学习的机会,这不仅让我思路开阔许多,也对申请研究生非常有帮助”;“李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益处不止于本次课程作业,其对我的影响必定是持续性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从技术到人文,从传统到新模式,从书本到地方实践的转变”是李渊一直以来秉持的教学理念。
“以一门课为钥匙,开启技能为器,思维为道,道器相融,通达天下的境界之门”,李渊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孜孜不倦求创新,学科交叉育新人”的理念,做一名“追求卓越的一流教学”的教师。
【人物名片】
李渊,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建筑系副主任,主要从事GIS+(建筑、规划、遗产、旅游、人文等)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行为研究网络联合创始人、厦门市地理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