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培训 >> 正文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召开
公派出国留学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

发布者:中心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4/07/15 14:38:50


    近年来,我校通过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出境留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今年更是突破百人,创下学校自2007年开展公派留学工作以来的新高。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06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将到高水平大学攻读学位或联合培养。如此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相关的政策鼓励,研究生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各学院导师的倾囊支持。


    法学院的博二学生丁夏今年将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回想整个申请过程,丁夏直呼:“太幸运了!”2013年9月,厦门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厦门大学每年将通过国家公派项目向麦吉尔大学派出10名学生攻读该校博士学位,由该校免除学生学费,学生向国家基金委申请生活费资助。该项目于2013年10月份启动宣传工作并开始接受咨询,丁夏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着手准备申请事宜。在导师的帮助下,她制定了完整的研究计划,并在二十多位申请该项目的同学中脱颖而出,和其他九位同学一起,正式被学校向麦吉尔大学推荐。为了提高申请成功率,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涛亲自为他们撰写推荐信。成功拿到麦吉尔大学的录取通知后,丁夏立即转向留学基金委申请生活资助。


    申请的过程漫长而又繁杂,十多份表格的填写要求都不尽相同。对于公派项目不甚了解的丁夏最初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英语达标的标准,不知道申请表格填写的要点……她在网站上找到了由研究生院编写的厦门大学公派留学工作手册,里面事无巨细地列举了每份表格的填写要求,可谓是申请公派留学项目的同学们必备的“葵花宝典”。此外,同学们还在负责老师的牵线搭桥下,建立了QQ群。群内,同学们自由提问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负责的老师们也必定知无不言。对于很多重复率高的问题,同学们无需再次发问,答案都在群聊天的记录中。通过网络公共平台,同学们共享了申请的信息,也提高了申请的效率。“在群里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大家今后出国彼此间都能有个照应。”丁夏补充道。


    同学们了解项目信息的渠道并不仅限于老师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2013年9月,校长助理谭绍滨亲自带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涛、教务处副处长薛成龙,联合研究生院、国际处、人事处、教务处项目负责人共同参加国家公派留学选派工作会,将项目的最新政策带回学校。此后,学校邀请基金委副秘书长杨新育、规划发展部项目主管来我校进行公派留学政策宣讲,并现场回答学生的提问。丁夏回忆:“宣讲内容真是非常详细。从申请签证,安全,领事保护,心理健康,甚至中医保健各个方面的行前准备都做了普及。”


    除了研究生院助力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各学院导师也积极鼓励学生“放眼看世界”,多去国外,早去国外。公共事务学院的博士生耿旭在刚入学时就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其主要动因是其导师陈振明教授十分支持学生出国深造。从博士一年级开始,陈教授就催促同学们若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尽早达标相关英语考试。无独有偶,教育研究院的博士生万圆的导师郑若玲教授也十分愿意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得知万圆有出国意向,郑教授十分支持,并经常关注她的申请进展。在导师的指导下,万圆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书写邮件、如何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等等。不同于其他同学,万圆在国外的导师是郑教授协助联系的。万圆的研究方向与美国相关,导师十分鼓励其赴美实地调研并开阔学术视野。在导师的积极联络下,万圆最终如愿拿到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


    除了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在签订合作协议的第一年就已获得实质性进展外,学校还积极推动与世界其他一流大学之间的合作。在过去一年中,研究生院参加了美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先后出访了麦吉尔大学、哈佛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等高校,探讨互派学生攻读学位,尤其是我校派学生赴外国高校读博士学位的合作可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国际,无论是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参与我校与世界其他高校联合培养,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必将逐渐与国际接轨,人才素质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