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教改动态 >> 正文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召开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我校承担高等教育专题评估报告

发布者:中心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5/12/04 09:53:09

        

        
教育部召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五) (中国教育报 张劲松/摄)

        
    12月4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介绍《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高等教育专题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高等教育中期评估组组长、我校副校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邬大光发布《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瞿振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兰香,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孙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等出席发布会。

        
    据介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由我校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完成,邬大光教授任评估组组长。这一20多万字的评估报告历时5个月,采取抽样统计、个案调查、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全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准确判断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评估组组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邬大光介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情况 (中国教育报 张劲松/摄)

        
    评估组对过去五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表现”给予了“良好”的评定。邬大光说,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了国际竞争的前沿。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中央设计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计划、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试点,引导并推动各地各高校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六大”改革与发展思路:以“大格局”谋划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调整,以“大工程”牵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以“大协同”创新高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以“大实践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大教改”激活高校学生创新活力,以“大联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创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3559万人(其中本专科2547.7万人),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24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3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0-2014年,高校录取人数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7%,录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过去五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从215.7万人增加到233.6万人,成为世界第一。

        
    不仅是数量的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报告表明,英国QS“2015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前400强中有58所中国内地大学,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前50强中有7所中国内地大学,入选学科总数位列全球第五和亚洲第一。在“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大学百强大学达到21所,取代日本(19所)傲居亚洲之首。《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及汤森路透社“2015年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27所大学跻身全球前500强,超越日本成为亚洲龙头。在学科前50强中,有23所中国内地大学在12个学科领域入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评估组也指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各种结构性矛盾仍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高校科研主动面向社会需求的导向不足,重大科技协同攻关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薄弱;高校活力还未完全释放,高校拔尖学生尽早尽快成长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营造等。

        
    针对这些问题,评估组建议:一要重点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二要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三要保证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推动高校加强基础设施的内涵建设;四要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一体化;五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牵引,着力推动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综合改革;六要强力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七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符合规律的教育评价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八要加快推进“管评办”分离,强化依法治教,完善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据悉,今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为更好地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决定对5年来《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为此,从11月24日起至12月中旬,教育部连续举办8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中国教育的评估报告,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等方方面面,并就下一步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明晰思路。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评估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实施,突出专家“唱主角”,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残联、厦门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团队,基于第三方的视角与要求,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多个省份多所学校,对我国2010年至2014年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

        
    当天的发布会上,不仅公布了由我校完成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还公布了由中国工程院完成的《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评估简要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评估组完成的《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30 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宣传部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