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1日,厦门大学第十三期骨干教师研修夏令营在翔安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来自全校26个单位的66名教师参加本次研修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教授线上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

方颖指出,举办此次研修夏令营,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创新的关键保障。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教育家精神为魂,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希望各位老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内涵,并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研修学习收获转化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实际行动;二是以教学创新为翼,拥抱教育数字化浪潮,希望各位老师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不断提升教学的引领力、敏捷力和支撑力;三是以止于至善为根,营造追求卓越教学生态,希望各位老师主动向优秀老师们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向先进教学学习,并把学习效果转化为教学创新和自我提升的持续动力。
本次夏令营围绕大学教育教学设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教学创新等前沿热点设计课程,邀请诸多资深教学名师及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分享。通过教学沙龙、专家讲座、教学工作坊、优秀教师教学示范、教学比赛备赛分享以及“名师的诞生”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着力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

本次教学沙龙精心策划了“青年教师与科学家面对面”特别环节,特邀我校哲学系徐梦秋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吕杭炳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参营教师踊跃报名参加,与两位学科名家深入对话,聚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面对面交流。

在讲座环节,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管理学院计国君教授作题为《教育强国目标下大学教育教学设计》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教学设计的关键维度。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名师徐忠锋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同时还分享了西安交大在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及其在教学创新中的典型应用》的报告,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的丰富案例。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朱水涌教授作题为《提高课堂讲授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为教师提高课堂讲授能力指明了方向。哲学系副主任郑伟平教授围绕本科写作课程进行宣讲,并开展了课程教师招聘动员。

在教学工作坊环节,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教育研究院郭建鹏教授作题为《教学创新的内涵与设计》的报告,指导参训教师立足各自专业特色,运用O-PIRTAS翻转课堂法在现场沉浸式开展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助力教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示范环节,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张金宝教授,第五届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信息学院郭诗辉教授,2024年校教学比赛英语教学比赛特等奖获得者、经济学院王淳林副教授分别进行教学示范与备赛分享。点评专家针对每位示范教师的展示内容进行了精准分析与专业指导,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作为本届夏令营的压轴环节,经典品牌项目“名师的诞生——面向2035的擂选”如期上演。十余位专家导师与参赛教师构建起教学成长团队,历经系统指导与层层选拔,最终12位教师通过教学擂台竞演脱颖而出,荣获“名师的诞生”优胜奖。

本次活动还组织参训教师前往翔安创新实验室、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开展参访交流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深入探讨如何将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需求有效结合,为今后的教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合作思路。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本次研修活动紧扣教学改革前沿方向,形式丰富多元且内容务实,在帮助教师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将进一步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