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在黄宜弘楼502举办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教学沙龙。沙龙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薛成龙主持。

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黄艳萍对“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建设项目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介绍。她指出,跨学科探索课程旨在面向未来,结合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由相关学院牵头,组建跨学科课程建设团队,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通力合作,创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打造一批基础与前沿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跨学科专业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海洋与地球学院蔡明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艳、新闻传播学院林升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李琳、经济学院占妍泓、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分别代表课程团队汇报了跨学科探索课程的建设方案。

与会教师围绕着课程汇报展开热烈交流研讨。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专家郭祥群教授表示,当前的学生很容易通过网络习得知识,美育与通识跨学科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知识背后蕴藏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法,特别是主动将计算机或人工智能的思想方法应用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研究院赵婷婷教授表示,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具有美育、通识教育、跨学科三个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才能实现这些目的。教育研究院李国强副教授表示,当前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建设一门好课”,这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二是“要不要跨或怎么跨”,“跨”不是表面的、简单的学科组合,而应当走向更细更深的地方,落到实地,分解到可操作的具体的点上。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吴凡副教授指出,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应当坚持问题导向,选择具有探索价值的跨学科主题,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跨学科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计国君教授总结道,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要强调两点,一是要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二是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视野。他将学习课程比喻成一座山,一门好的探索性课程,应该要达到站在山脚、山腰、山顶看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层次。希望各位老师沉下心来强化课程建设,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共享课程,并编著出一些品牌教材。
与会老师表示,本次教学沙龙活动加深了他们对美育与通识教育跨学科探索课程建设意义的认识,课程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更加清晰,后续课程组将组织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强化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跨学科探索课程。